防治肝炎 健康你我 2022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接种疫苗,积极预防;主动开展肝炎感染指标检测,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规范肝炎临床治疗,积极改善预后,防治肝炎,健康你我。
病毒性肝炎,“沉默的杀手”危害大病毒性肝炎是一组以肝脏炎症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目前已知的肝炎类型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等5种。
大多数人感染肝炎病毒后无任何症状,甚至此后数十年一直无症状,但其中一些人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病毒性肝炎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9年全球分别有82万和29万人死于乙肝和丙肝病毒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危害极大。我国近5年原发性肝癌平均年发病数为42.3万例,占全球42.5%;病因构成以慢性乙肝感染为主,约占86%。我国目前约有700万人患有肝硬化,其中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者占77%。此外,孕妇感染戊肝后病死率可高达20%以上。因此,预防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来减轻病毒性肝炎所带来的危害?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主动接种肝炎疫苗 积极预防肝炎 甲型、乙型和戊型肝炎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有效预防。目前甲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儿童。从2007年开始,我省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所有满18月龄儿童均可免费接种1剂;通过甲肝疫苗接种,目前我省儿童甲肝发病下降显著,病例呈个位数。目前我省甲肝发病主要人群为成人,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易传播甲肝病毒的成人重点人群应积极主动接种甲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易感人群感染乙肝病毒。我国从1992年开始在新生儿中推广使用乙肝疫苗,2002年开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实行免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共3剂次,其中首针乙肝疫苗应于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成年人特别是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血制品的人员、乙肝病毒感染者家属等重点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比较高,也应积极主动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后可以获得长久的免疫保护。通过多年的疫苗接种,我省从乙肝中高流行区下降为中低流行区,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已下降至0.16%,多年来累计减少儿童慢性乙肝感染者170万人。戊肝疫苗接种对象为16岁以上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应积极接种。
除了接种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海鲜、猪肝等煮熟、煮透食用,也是预防甲肝和戊肝的有效方法。实施安全注射、有保护的性生活可以有效预防乙肝、丁肝和丙肝。需要强调的是,咳嗽、喷嚏、共用餐具、拥抱、接吻、握手或共用公共游泳池等均不会传染上乙肝,无需过度防护。
开展主动检测 实现早诊早治 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约90%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因此主动检测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乙肝感染指标呈阳性,要向专业医生询问自己是否需要治疗。及时检测和治疗可预防严重肝病,大部分感染者可通过治疗延缓肝硬化发展速度,降低肝癌发病率。如果检测丙肝感染指标呈阳性,通过3~6个月的规范治疗就可治愈。
HBsAg检査是确定是否患有慢性乙肝的主要方法,阳性表示目前感染乙肝病毒。孕妇及时检测,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此外,经常接触血液、血制品等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乙肝病毒感染。
抗丙肝病毒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可确定是否发生丙肝感染或慢性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艾滋病毒感染者等可能存在较高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丙肝相关检测,实现早诊早治。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感染多为隐性感染,通常可以自愈,而一旦发病则呈现急性发病表现。检测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是诊断急性甲肝和戊肝常用的方法。
接受规范治疗 积极改善预后 甲肝、戊肝都是可以治愈的,而乙肝也可以通过治疗保持健康的状态;丙肝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目前最新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可以达到95%以上的治愈率。对于急性甲肝、乙肝和戊肝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药物,勿服用不必要的药物加重肝脏负担。2021年7月底开始,我省将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纳入医保门诊“慢特病”管理,对慢性肝炎门诊就诊费用予以一定比例的报销,有效减轻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就医负担,提高其规范治疗率,改善预后。
接种疫苗,保护好易感的家人和朋友,实现早预防;主动检测,明确自我的感染或患病状态,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规范治疗,积极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