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一般为每年的1月5~7日, 当太阳位于黄经285°时。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开始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即“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这是说,小寒节气,阳气已动,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这时候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在北方地区喜鵲很常见,并且因为有阳气升发而开始筑巢;到了第三候,雉因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三九天" 中的“二九”和“三九”也有一部分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因为天气寒冷,气血凝滞,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患者往往会病情加重,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类病人要注意防护。
《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处也,其充在骨。”肾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气不足,会出现听力减退、骨软无力、牙齿松动、毛发脱落等问题。小寒节气,应注意从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着重补肾。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多食用温热食物来补益身体,抵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起居养生
在寒冷的冬季,有人习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殊不知,这样反而不会更暖和。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多穿几件衣服,可使衣服间空气层的厚度增加,但当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另外,严冬屋外活动容易冻伤手脚,进屋后可千万不要用热水泡,也不要靠近炉火边烤,因为冻伤的肢体对热刺激感觉减退,当感到温热时,温度其实已经很高了,会对肢体局部造成损伤,日后也很容易复发冻疮。最好将手脚相互搓擦,或在离热源稍远的地方取暖,待皮肤表面变红、手脚转暖后,再移至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饮食养生
小寒节气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但是进补并非只是吃大量的滋补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气血阴阳虚实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滋补品。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将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与鸡、鸭或狗肉同煮食,或是长期过量服用人参、鹿茸、阿胶等,反而对身体有害。因此,冬令进补定要有的放矢,并非多多益善。
运动养生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寒节气应适量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方式,但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血流变缓,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因为心血管病的发病高峰一般集中在上午6~12点,此时人体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加之上午体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大,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甚至痉挛,如果此时再进行运动,特别是运动量过大,易造成冠状动脉疼挛或形成血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情志养生
小寒时节的低温状态,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这是因为寒冷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的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天气反复,时而气温遽降,气温突变加之突然的情绪波动容易威胁身心健康。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抽烟,不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