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意犹未尽,重阳登高气爽神清!今日迎来了24节气中第17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意味着时节已是深秋,露已寒凉,霜降就要来了。夜寒露重,寒邪易侵,如何在寒露养护正气,抵御寒邪,成为养生调摄的重中之重。
今日就通过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聊聊寒露节气的养生调摄
问题一: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寒露节气后还适用吗?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不过凡事皆有个度,寒露来临,不再建议“秋冻”了。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再适宜赤膊露身,以防寒邪入侵致病。大家可以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寒露过后,也是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最好推迟晨练时间,减少日常锻炼频率,多注意休息饮水。
问题二:寒露节气如何起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给我们明确指出这个节气起居应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问题三:寒露后如何从饮食方面调摄养生?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美食家们”最关心的问题。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自古秋为金秋,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人体津液。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滋阴润燥、养肺生津。
建议适当进食如梨、百合、荸荠、莲藕、冬瓜、银耳、白萝卜、龟苓膏、芝麻等食物进行润燥调摄。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以防因过食辛散食物损伤人体阴精津液。民间一直非常重视秋冬进补,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但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宜先调脾胃后进补!寒露节气宜进食甘淡补益脾胃的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小米、鲈鱼、鸭肉、莲子等。先把脾胃调理好,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否则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更伤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