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非典’,我和爱人在一线并肩作战过,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了,作为党员的我和妻子也一定要参加!”市中医院慢病科主治医师马海军说。平时,他们是医生夫妻档,如今,他们一个在前线支援,一个在一线防控,同心共筑“抗疫墙”,共同守护群众的健康。
战斗打响后,丈夫马海军增援市人民医院,被安排在发热门诊工作;在体检中心当主治医师的妻子罗红艳则增援社区,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医院的发热门诊是抗击新冠肺炎的首道防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50岁的老党员马海军一直在发热门诊忙着对前来就诊的市民进行初步筛查。他的身影混进了身上穿着同样防护服的群体中,分不清谁是谁,却又能让大家准确地识别出他的身份。
从事临床诊疗28年,马海军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最多的一天,马海军接诊了近200名患者。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再加上防护设备的束缚,让他有些喘不上气,也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他深深地明白,这时,患者最信任的人就是医生,他必须打起精神,时刻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患者,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疗。
当前,医疗专家强调要多喝水,可是身为医生,马海军却背道而驰。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消耗,马海军和同事们都尽量少吃饭、少喝水。
特殊时期,前来就诊的患者都绷紧了神经,除了为患者提供身体上的诊治,马海军还关注着患者的心理健康。遇到比较焦虑的患者,他会在给出关于病情的专业医学解答后,再耐心地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力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从到发热门诊上岗的那天起,马海军就再没回过家。元宵节中午,马海军特意跟爱人罗红艳打了个电话,两人隔着电话吃了一顿团圆“盒”饭。同在一个城市,相隔4公里,他们已经半个月没有见面了,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只要确认彼此安好就行。
罗红艳被安排在皇城社区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她需要到社区为群众测量体温,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同时,她还要负责病例回访、科普宣教等工作。人多、面广、任务重,近半个月早出晚归地忙下来,罗红艳瘦了一大圈。
“因为小区有过确诊病例,所以现在采用封闭式管理,严格管控人员出入,您最好在家里不出门比较好,出来散步可能会被感染,您再坚持坚持,等疫情控制住,您再出来走走好不好?”在御隆天下小区门口,罗红艳多次态度和蔼地劝说居民返回家中,不要出门。
“只要人民群众的防控意识增强,就能更好地阻断病毒的传播。大家都能平安健康,火线上的医护人员也能轻松一点。”罗红艳觉得,只要她更努力一点,疫情就会再早一点被控制住,她的爱人和其他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就能早日回家。

(责任编辑:管理员) |